您是否在搜:
您是否在搜:
混凝土表面氣泡的產生和存在,不僅影響了工程的美觀,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該工程的質量還沒有達到 規范標準。如何清理混凝土表面氣泡 是許多技術人員和監理工作者常遇到而又感到棘手的問題。因此,工程技術人員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氣泡產生的原因:
一:材料方面
1.根據粒料級配密實原理,在施 工過程中.材料本身級配不合理,粗骨料偏多、大小不當,碎石中針片狀顆粒含量過多.以及生產過程中實際使用砂率比試驗室提供的砂率偏小, 這樣細粒料不足以填充粗粒料空隙.導致粒料不密實.形成自由空隙,為 氣泡的產生提供了條件。
2.水泥和用水量的多少.也是氣泡產生的重要原因。在試配混凝土時.主要針對強度而考慮水泥用量, 如果在滿足混凝土強度的前提下,增加水泥用量,從而減低水灰比,氣泡將大大減少(但這樣將增大工程成本)。其原因是多余水泥漿可以填充因骨料級配不合理或者其它因素形成妁空隙.而水的減少可以使自由水形成的氣泡(混凝土中水泡蒸發后成為氣泡)減少。
另外.在水泥用量較少的低標號混凝土拌和過程中.由于水化反應耗費的水較少,使得薄膜結合水、自由水相對較多。從而導致水泡形成的機率增大.這便是用水量較大、水灰比較高的混凝土易產生氣泡的原因。
3.某些混凝土外摻劑以及水泥自身的化學成份,也是導致氣泡產生的原因。因產生氣泡的機理要比物理原因復雜的多.所以,在選用外摻劑前,應做必要的配比試驗。
二:工藝方面
在混凝土的拌和、灌注過程中,容易混進空氣,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氣泡既不能自行逸出.也不會靠自身的重量將氣泡擠出.所以振搗是混凝土密實、排除氣泡的重要手段。通過振搗使骨料顆?;ハ嗫繑n緊密。將空氣帶著一部分水泥漿擠到上部,氣泡借助振動力冒出。振搗是否密實、氣泡能否排出與使用振搗器的類型、振搗方法及模板表面處理等許多因素有關。
對于不同類型的混凝土構件.要選用不同的振搗器。薄型的平面結構.如橋面鋪裝層等,一般用平板振搗器;厚型的結構.如基礎墩臺、矩形梁等用插入式振搗器:T型梁、箱梁、工字梁的腹板可配以附著式振搗器。
振搗時間的長短與氣泡的排除有直接的關系。一般的講.振搗時間越長。力量越大,混凝土越密實。但時間過長。石子下沉、水泥漿上浮,會發生分層、泌水、離析現象,使有害氣體 集中于頂部.形成“松頂”,同時對模板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有更高的要求。如果時間過短,骨料顆粒還沒有靠攏緊密.不能將水和多余的空氣排出,達不到密實的目的。對于流動性較大的混凝土振動力不能過大.時間不宜過長;對于干硬性混凝土.則必須強力振搗。因此。要根據不同類型的混凝土構件。確定混凝土振搗時間的長短。振實的標志是:在振搗過程中,當混凝土無顯著下沉。不出現氣泡、表面泛漿并不產生離析。
在一定條件下。延長振搗時間,可以提高振搗效果.但不能增加有效范圍。而有效范圍之內的氣泡才能在振搗過程中排出,所以選擇合理的振搗半徑是非常必要的。
通常情況下,插入式振搗器的有效半徑為45~75厘米.插入間距一般控制在60cm以下.分層厚度不應大于振搗棒頭長度的0.8倍。采用平板振搗器時,混凝土表面要全部振到,同時分層厚度不應大于20cm。振搗有效范圍還與混凝土的稠度有關。一般振動波隨著距離的增大而減弱.對于干硬性混凝土,振動能的衰減越大,有效振動距離越短.對于流動性大的混凝土則相反。振搗器插入的速度也影響氣泡的排出。要求是“快插慢拔,即插入速度要快.使上下部混凝土幾乎同時受到振搗,拔出時則要慢,否則振搗棒的位置不易被混凝土填實.容易形成空隙,對于干硬性混凝土更要注意.慢拔則空隙在振搗過程中聚合填實,利于氣泡外逸。
在橋梁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構件主要使用大型鋼板整體成型,以便于模板的立拆。但大面積整塊鋼模無接縫,不利于多余水及空氣的排出.易形成氣泡。同時為便于脫模,常在鋼模表面刷油。在混凝土振搗過程中。由于自由水往兩邊及上面走動,使得不吸水的鋼模與混凝土接觸面含水較多。同時鋼模刷油后有一定的粘滯力。使得接觸面的水不易跑動,這樣 混凝土表面形成水泡(很終形成氣泡)的機率較大。因此,鋼模面積太大和油的粘滯力對氣泡的排出是不利的。